今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十多支学院骨干和学生自组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号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分赴河南、陕西、山西、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多省区,广泛开展民生状况调研、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和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民生调研·精准识别。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精准扶贫”调研队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走访思源实验学校经济特困学生家庭,了解中学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及基层学生资助和教育帮扶的方式和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伏发电调研服务队”先后前往渭南和延安市,参观调研蒲城生态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和西安隆基黄龙县30MW光伏扶贫电站等扶贫项目,探索在土地利用方面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结合点,找寻光伏发电并网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商洛食品状况调研及科普知识宣讲服务队”聚焦“餐桌上的安全”,在张清安副教授的随队指导下,通过实地参观、资料查询、横向对比等方式了解丹凤县、洛南县等地部分食品企业的生产情况,就企业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还深入村镇宣讲食品营养科普知识。历史文化学院“健康乡村建设状况调查”学生自组团队在李化成教授的带领下,赴山西晋城围绕民生问题展开乡村田野调查,了解当地健康、疾病和医疗问题的过去和现状。
弘文励教·精准帮扶。教育学院“筑梦‘田中’服务队”在渭南市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开展了以“弘文励教·礼敬经典”为主题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家国情怀、乡土情感交流”、“熟写汉字·把根留住——汉字刻写体验”、“开拓创新·寓教于技——前沿技术分享”和“雅言互传·好书共阅——学习经验交流和读书分享”等爱心支教活动,还就中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展开调研。化学化工学院“筑梦”支教调研队深入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帖家村开展为期10天的实践工作,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爱心支教、结对帮扶、走访调研、文艺演出等形式,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奉献智慧和汗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爱心支教队赴咸阳市乾县新阳镇初级中学,开设了特色辅导课程,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孩子们探寻数学本质,提升学习兴趣;召开“我的大学”主题班会,分享大学生活;家访特殊儿童家庭,激励困难学生坚定意志,励志成才。
政策研究·精准管理。文学院“景谷县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扶贫创意研究”实践队远赴我校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了解非遗传人的手艺传承、经济境况和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景谷县民间手工艺产业化开发可行性,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创意、新途径、新方式,为传承传统文化和完善文化扶贫政策出谋划策。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骨干团队和学生自组团队共赴甘肃省张掖市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就“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智能角色分配、生态移民搬迁现状及其后续产业发展、居民法律素养提升等问题展开广泛调研,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生命科学学院“中药产业推进群众脱贫工作”调研队在强毅老师的随队指导下,深入汉中洋县的省精准扶贫试点企业、药材种植田间地头,调研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以及“实验室+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发展模式给农户带来的真实收益,积极探讨依托中药产业推进当地群众脱贫的路径措施。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秦巴山区旅游开发基础地理要素和资源调查及扶贫宣讲团”由李振亭副教授随队指导,在当地旅游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对眉县和太白县等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面临的瓶颈进行摸底调查,从专业角度分析、宣讲制约因素的成因,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形势对完善“精准扶贫”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另外,校团委还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骨干组成“扶贫攻坚青年实践团”、“高等教育发展满意度调研实践团”赴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开展教育扶贫实践调研活动,助力当地教育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内涵,增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各级团组织在助力精准脱贫工作中勇担责任,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助力扶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助力精准扶贫中提升思想,拓展视野,奉献智慧,增长才干。
上一篇:岚皋县“南宫山泉”进驻我校 下一篇:汉阴与陕师大签署“steam”创新教育教师提升协议
Copyright ©2022-2025 陕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与对口支援办公室 版权所有